Skip to content

高等代数笔记

下载

第一章:线性方程组

第二章:矩阵

第三章:向量空间

第四章:线性变换

第五章:多项式

第六章:矩阵的标准形

第七章:二次型

第一章

1.1 线性方程组

(1) 矩阵与增广矩阵

2x1x2+1.5x3=8x14x3=7
  • 矩阵 (Matrix)
[211.5104]
  • 增广矩阵 (Augmented Matrix)
[211.581047]
  • 线性方程组解的三种情况:
  1. 无解 (不相容) (incompatibility)
  2. 有唯一解 (相容) (compatibility)
  3. 有无穷多解 (相容) (compatibility)

(2) 矩阵变换

  • 倍加
  • 对换
  • 倍乘

1.2 行化简与阶梯形矩阵

先导元素 (Leading element)
定义
一个矩阵称为阶梯形(或行阶梯形),若它有以下三个性质:
l.每一非零行都在每一零行之上.
2.某一行的先导元素所在的列位于前一行先导元素的右边
3.某一先导元素所在列下方元素都是零.
若一个阶梯形矩阵还满足以下性质,贝则称它为简化阶梯形(或简化行阶梯形) .
4.每一非零行的先导元素是 1.
5.每一先导元素 1 是该元素所在列的唯一非零元素

定理1 (简化阶梯形矩阵的唯一性)
每个矩阵行等价于唯一的简化阶梯形矩阵.

主元位置 (Pivot position)
定义
矩阵中的主元位置是A中对应于它的阶梯形中先导元素 1 的位直.主元列是A的含有主元往直的列

定理2 (存在与唯一性定理)
线性方程组相容的充要条件是增广矩阵的最右列不是主元列.也就是说增广矩阵的阶梯形没有形如
[0    0  b]  ,  b0

的行若线性方程组相容,则它的解集可能有两种情形:
( i )当没有自由变量时,有唯一解;
( ii )若至少有一个自由变量,则有无穷多解.

1.3 向量方程

u=[ 2  1 ]

满足加法乘法的性质

  • 线性组合 y=x1c1++xicici 为权

  • 向量张成 (生成)

    span{x1,x2,,xi} 即判断 y=x1c1++xici 是否有解;或 [ x1 x2  x3 y] 是否有解

1.4 矩阵方程 Ax=b

定义
Am×n矩阵,它的各列为 a
xRn中的向量,则 Ax 的积(记为Ax) 就是 A 的各列以 x 中对应元素为权的线性组合

定理3
Ax=b 等价于 [ a1 a2  a3  b]

  • 解的存在性

方程Ax = b 有解当且仅当 b 是 A 的各列的线性组合.

定理4
Am×n 矩阵,则下列命题是逻辑上等价的.
也就是说,对某个 Ax=b 它们都成立或者都不成立.
a. 对Rm中每个 b ,方程 Ax=b 有解.
b. Rm中的每个 b 都是 A 的列的一个线性组合.
c. A 的各列生成Rm.
d. A 在每一行都有一个主元位置.

计算
计算 Ax 的行-向量规则
若乘积 Ax 有定义,则 Ax 中的第 i 个元素是 A 的第 i 行元素与 x 的相应元素乘积之和.

定理5
Am×n 矩阵,uvRn中向量, c 是标量,如:
a. A(u+v)=Au+Av.
b. A(cu)=c(Au).

1.5 线性方程组的解集

  • 齐次线性方程组

齐次方程 Ax=0 有非平凡解当且仅当方程至少有一个自由变量.

定理6
设方程 Ax=b 对某个 b 是相容的, p 为一个特解,则 Ax=b 的解集是所有形如 w=p+vh 的向量的集, 其中 vh 是齐次方程 Ax=0 的任意一个解.

1.7 线性无关

定义
向量方程 0=x1c1++xici 仅有平凡解(trivial solution) 向量组 (集) 称为线性无关的 (linearly independent)
若存在不全为零的权 ci 使 x1c1++xici+0 则向量组 (集) 称为线性相关的 (linearly dependent)

矩阵 A 的各列线性无关,当且仅当方程 Ax=0 仅有平凡

定理7 (线性相关集的特征)
两个或更多个向量的集合 S={v1,v2,,vp} 线性相关,当且仅当 S 中至少有一个向量是其他向量的线性组合.

定理8
若一个向量组的向量个数超过每个向量的元素个数,那么这个向量组线性相关.就 是说, Rn 中任意向量组 {v1,v2,,vp}p>n 时线性相关.

定理9
Rn 中向量组 S={v1,v2,,vp} 包含零向量,则它线性相关

1.8 线性变换介绍

  • 变换(transformation)(或称函数、映射(map)) T 是一个规则

  • T : RnRm
    Rn称为 T 的定义域 (domain)
    Rm称为 T 的余定义域 (codomain) (或取值空间)

  • 线性变换

T(0)=0T(cu+dv)=cT(u)+dT(v)

1.9 线性变换的矩阵

定理10
T : RnRm 为线性变换,则存在唯一的矩阵 A ,使得对 Rn中一切 x 满足 T(x)=Ax

  • 满射

    映射 T : RnRm 称为到 Rm 上的映射,若 Rm 中每个 bRn 中至少一个 x 的像.

    “满射” 的英文是 “surjective” 或 “surjection” 或 “onto mapping” 或 “onto function”

  • 单射

    映射 T : RnRm 称为一对一映射(或1:1),若 Rm 中每个 bRm 中至多一个 x 的像.

    “单射” 的英文是 “injective” 或 “injection” 或 “one-to-one mapping” 或 “one-to-one function”

定理11
T : RnRm 为线性变换,则 T 是一对一的当且仅当方程 Ax=0 仅有平凡解.

定理12
T : RnRm 为线性变换,设 AT 的标准矩阵,则:
a. TRn 映上到 Rm ,当且仅当 A 的列生成 Rm.
b. T 是一对一的,当且仅当 A 的列线性无关.

第二章

2.1 矩阵运算

加减乘

2.2 矩阵的逆

不可逆矩阵有时称为奇异矩阵,而可逆矩阵也称为非奇异矩阵.

A1A=IA1=1detA×Aadj

Aadj是伴随矩阵(adjugate matrix)

(A1)1=A(AB)1=A1B1

若干个n×n 可逆矩阵的积也是可逆的,其逆等于这些矩阵的逆按相反顺序的乘积 看不懂,不爱用这种方法

求法(我常用):

[ A   I ]=[ I   A1 ]

2.3 矩阵的特征

  • 挺多的

2.4 分块矩阵

  • 没什么特别的

2.5 LU分解

L 是 m×m 下三角矩阵, 主对角线元素全是1,
A=LU
AI写的:

  • Doolittle分解(LU分解的一种常见形式)
  • 原理 对于一个n×n矩阵 A,将其分解为一个下三角矩阵L,主对角线元素为1和一个上三角矩阵U的乘积,即A=LU

计算步骤

  1. 设定矩阵形式
A=[a11a12a1na21a22a2nan1an2ann]L=[100l2110ln1ln21]U=[u11u12u1n0u22u2n00unn]
  1. 计算U的第一行和L的第一列
u1j=a1j(j=1,2,,n)li1=ai1u11(i=2,3,,n)
  1. 对于k=2,3,,n,分别计算U的第k行和L的第k列计算U的第k
ukj=akjm=1k1lkmumj(j=k,k+1,,n)

计算L的第k

lik=1ukk(aikm=1k1limumk)(i=k+1,k+2,,n)

示例
对于矩阵

A=[211433879]
  1. 第一步计算 首先u11=2u12=1u13=1l21=42=2l31=82=4
  2. 第二步计算 然后计算
    u22=a22l21u12=32×1=1u23=a23l21u13=32×1=1
  3. 第三步计算
l32=1u22(a32l31u12)=11(74×1)=3
  1. 第四步计算 最后
u33=a33l31u13l32u23=94×13×1=2
  1. 得出结果 得到
L=[100210431]U=[211011002]

第三章

3.1 行列式介绍

  • 人话版本:

我的方法:
1、选择一行零最多的,
2、他的位置是第(ij),那就删去第i行,第j列,剩下的就是(余因子)
3、这一行每个数都这样算aij×|Cij|×(1)i+j,最后求和

定理 2
A 为三角阵,则 detA 等于 A 的主对角线上元素的乘积

3.2 行列式的性质

定理3 (行变换)
A 是一个方阵.
a. 若 A 的某一行的倍数加到另一行得矩阵B , 则det B = det A .
b 若 A 的两行互换得矩阵 B , 则 det B = - det A.
c. 若 A 的某行来以 k 倍得到矩阵 B , 则det B = k det A .
** 补充

|AT|=|A||A1|=1|A||A|=|A|n1|kA|=kn|A|

定理4
方阵 A 是可逆的当且仅当 det A0

定理5
A 为一个 n×n 矩阵,则det AT = det A.

定理6 (乘法的性质)
AB 均为 n×n 矩阵,则 det AB = (det A)( det B) .

  • 行列式与秩的关系

det(A)0那么矩阵A是满秩的,秩rank(A)=n。这是因为行列式不为零意味着矩阵的列(行)向量组是线性无关的
也就是齐次线性方程组Ax=0的充要条件是系数矩阵秩rank(A)=n

  • r(A)=n |A|0 齐次线性方程组 Ax=0 只有零解 可逆

3.3 克拉默法则

定理7 (克拉默法则)
A 是一个可逆的 n×n 矩阵,对 Rm 中任意向量 b , 方程 Ax=b 的唯一解可由下式给出:

xi=det  Ai(b)det  A,i=1,2,,,n

不太能解释

第四章

4.1 向量空间(vector space)与子空间(subspace)

向量空间和向量计算法则一样

  • 子空间

    定义向量空间 V 的一个子空间是 V 的一个满足以下三个性质的子集 H:
    a. V 中的零向量在 H
    b. H 对向量加法封闭,即对 H 中任意向量 UV , 和 u+v 仍在 H 中.
    c. H 对标量乘法封闭, 即对 H 中任意向量 u 和任意标量 C ,向量 cu 仍在 H 中.

定理1v1,v2,,vp 在向量空间 V 中,则span{x1,x2,,xi}V 的一个子空间.

4.2 零空间、列空间和线性变换

  • 矩阵的零空间(null space)

    定义
    矩阵 A 的零空间写成 NulA , 是齐次方程 Ax=0 的全体解的集合.

定理2 m×n 矩阵 A 的零空间是Rm的一个子空间.等价地, m 个方程、n 个未知数的齐次线性方程组 Ax=0 的全体解的集合是Rm的一个子空间

  • 矩阵的列空间(column space)

    定义
    m×n矩阵 A 的列空间(记为 ColA ) 是由 A 的列的所有线性组合组成的集合.若 A=[ x1 x2  x3 ],则 ColA=span{x1,x2,,xi}.

定理3 m×n 矩阵 A 的列空间是 Rm 的一个子空间.

  • 线性变换的核与值域

    线性变换 见1.8

    • 核(零空间 NulA)

    线性变换 T 的核(或零空间)是 V 中所有满足 T(u)=0 的向量 u 的集合

4.3 线性无关集(linearly independent set)和基(basis)

  • 线性无关 见1.7

定理5 (生成集定理)
S={v1,v2,,vp}V中的向量集,H=span{v1,v2,,vp}.
a.若 S 中某一个向量(比如说 vk ) 是 S 中其余向量的线性组合,则 S 中去掉vk 后形成的集合仍然可以生成 H.
b. 若H{0} ,则 S 的某一子集是 H 的一个基.

  • NulA 和ColA 的基

    定理6
    矩阵 A 的主元列构成 ColA 的一个基.

4.5 向量空间的维数(dimension)

定理9
若向量空间 V 具有一组基(n个基向量), 则 V 中任意包含多于 n 个向量的集合一 定线性相关.

这是期中考证明题,没做出来

定理10 若向量空间 V 有一组基含有 n 个向量,则 V 的每一组基一定恰好含有 n 个向量.

  • NulA 的维数是方程 Ax=0 中自由变量的个数,ColA 的维数是 A 中主元列的个数.

4.6 秩(rank)

  • ColAT=RowA.

定理13 若两个矩阵 AB 行等价,则它们的行空间相同.若 B 是阶梯形矩阵,则 B 的非零行构成 A 的行空间的一个基同时也是 B 的行空间的一个基

?看不太懂

以下比较重要

定义
A 的秩即 A 的列空间的维数

定理14 (秩定理)m×n 矩阵 A 的列空间和行空间的维数相等,这个公共的维数(即 A 的秩)还等于 A 的主元位置的个数且,满足方程

rank A+dim  Nul A=n

定理 (可逆矩阵定理(续))
A 是一个 n×n 矩阵,则下列命题中的每一个均等价于 A 是可逆矩阵:
a. A 的列构成Rn的一个基.
b. ColA=Rn.
c. dim ColA=n.
d. rankA=n.
e. NulA={0}.
f. dim NulA=0.

4.7 基的变换

先欠着

第五章

5.1 特征向量(eigenvector)与特征值(eigenvalue)

定义 An×n 矩阵,x 为非零向量, 若存在数 λ 使 Ax=λx 有非平凡解 x, 则称 λA的特征值,x 称为对应于 λ 的特征向量
也可写作(AλI)x=0

定理1
三角矩阵的主对角线的元素是其特征值.

定理2
λ1,,λrn×n 矩阵 A 相异的特征值,v1,,vr是与λ1,,λr对应的特征向量,那么向量集合{v1,,vr}线性无关.

  • 一、逆矩阵的特征值
    若矩阵A可逆,λA的特征值,则A1的特征值是1λ,特征向量不变。

  • 二、转置矩阵的特征值
    矩阵A与其转置矩阵AT具有相同的特征值。

  • 三、伴随矩阵的特征值
    A可逆,A的特征值为λii=1,2,,nλi0),则伴随矩阵A的特征值为|A|λi,特征向量不变。

5.2 特征方程(eigen equation)

定理(可逆矩阵定理(续))
An×n 矩阵,则 A 是可逆的当且仅当
a.0不是 A 的特征值.
b.A 的行列式不等于零.

定理3 (行列式的性质)
ABn×n 矩阵.
a. A 可逆的元要条件是 detA0.
b. det AB= (det A) (detB).
c. det AT = det A.
d. 若 A 是三角形矩阵,那么det AA 主对角线元素的乘积.
e. 对 A 作行替换不改变其行列式值.作一次行交换,行列式值符号改变一次数来一行后, 行列式值等于用此数来原来的行列式值.

定理4
n×n 矩阵 AB 是相似的,那么它们有相同的特征多项式,从而有相同的特征值(和相同的重数).

5.3 对角化(diagonalize)

定理5 (对角化定理)
n×n 矩阵 A 可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n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.
事实上, A=PDP1 , D 为对角矩阵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P 的列向量是 An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.此时,D 的主对角线上的元素分别是 A 的对应于 P 中特征向量的特征值.

定理6
n 个相异特征值的n×n 矩阵可对角化.

定理7
似乎不重要,因为我也读不懂

定理8 (对角矩阵表示)
A=PDP1 , 其中 Dn×n 对角矩阵,若 Rn 的基βP 的列向量组成,那么 D 是变换 xAxβ-矩阵.

第六章

6.1 内积、长度和正交性

  • 内积
    内积的英文是 “inner product” 或 “dot product”

定理1
vuwRn 中的向量, c 是一个数,那么

a.   uv=vu

b.   (u+v)w=uw+vw

c.   (cu)v=c(uv)=u(cv)

d.   uu0uu=0u=0

  • 向量的长度

    ||v||2=vv
dist(u,v)=||uv||
  • 正交向量
    正交向量的英文是 “orthogonal vectors” 或 “perpendicular vectors”

定义如果 uv=0 ,如 Rn 中的两个向量 uv 是(相互) 正交的.

对于一个方阵A,ColA中的向量与NulA中的向量正交。

定理2 (毕达哥拉斯(勾股)定理)

||u+v||2=||u||2+||v||2
  • 正交补
    正交补的英文是 “orthogonal complement”

1.向量 x 属于 W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向量 x 与生成空间 W 的任一向量都正交.
2. W 止是 Rn 的一个子空间.

定理3
(RowA) = NulA(ColA) = NulAT

6.2 正交集

  • 正交集的英文是 “orthogonal set” 或 “orthonormal set”

定理4
如果 S={x1,x2,,xi} 是由 Rn 中非零向量构成的正交集,那么 S 是线性无关集,因此构成 S 所生成的子空间的一组基.

定理5
假设{x1,x2,,xi}Rn 中于空间 W 的正文基,对 W 中的每个向量y,线性组合 y=x1c1++xici 中的权可以由 cj=(yuj)/(ujuj)计算

正交投影 先欠着 懒得写

定理6
一个 m×n 矩阵 U 具有单位正交列向量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UT U = I.

定理7
假设 U 是一个具有单位正交列的 m×n 矩阵,且 xyRn 中的向量,那么
a. ||Ux||=||x||.
b. (Ux)(Uy)=xy
c. (Ux)(Uy)=0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xy=0

定理9 (最佳逼近定理)
假设 WRn 的一个子空间,yRn 中的任意向量, y^yW 上的正支投影,那么 y^W 中最接近 y 的点,也就是

||yy^||<||yv||

对所有属于 W 又异于 y^v 成立.

6.4 格拉姆-施密特方法

格拉姆 - 施密特方法

{v1,v2,,vn}是内积空间V中的一组线性无关向量。
首先u1=v1;对于k=2,3,,n

uk=vkj=1k1vk,ujuj,ujuj

即从vk中减去它在已构造正交向量u1,u2,,uk1上的投影,得到新正交向量uk

6.5 最小二乘问题

  • 最小二乘的英文是 “least squares” 或 “least square method”;
    最小二乘解的英文是 “least squares solution”。

  • 定义

    ||bAx^||||bAx||

定理13
方程 Ax=b 的最小二乘解集和法方程 AT Ax=AT b 的非空解集一致.

定理14
Am×n 矩阵. 下面的条件是逻辑等价的:
a.对于 Rn 中的每个 b , 方程 Ax=b 有唯一最小二乘解.
b.A 的列是线性无关的.
c.矩阵 AT A是可逆的.
当这些条件成立时,最小二乘解£有下面的表示:

x^=(ATA)1ATb

6.7 内积空间

定义
向量空间 V 上的内积是一个函数,对每一对属于V的向量 uv,存在一个实数u,v满足下面公理,其中 uvw 属于VC 为所有数.
1.u,v=v,u
2.u+v,w=u,w+v,w
3.cu,v=cu,v
4.u,u0u,u=0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u=0
一个赋予上面内积的向量空间称为内积空间

  • 内积空间的英文是 “inner product space” 或 “pre-Hilbert space”

定理16 (柯西-施瓦茨不等式)
V 中任意向量 uv,有

|u,v|||u||  ||v||

定理17 (三角不等式)
对属于V 的所有向量u,v,有

||uv||||u||+||v||

第七章

7.1 对称矩阵的对角化

就是AT=A

定理1 如果 A 是对称矩阵,那么不同特征空间的任意两个特征向量是正交的.

定理2 一个n×n 矩阵 A 可正交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 是对称矩阵.

7.2 二次型

  • 二次型是一个定义在 Rn 上的函数, 它在向量 x 处的值可由表达式Q(x)=xTAx 计算,其中 A 是一个 n×n 对称矩阵.矩阵 A 称为关于二次型的矩阵.

7.4 SVD

SVD是奇异值分解(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)的英文缩写。它是一种重要的矩阵分解方法。对于任意一个实矩阵Am×nmn列),都可以分解为

A=UΣVT

的形式。其中Um×m的正交矩阵,Vn×n的正交矩阵,Σm×n的对角矩阵,其对角线上的元素σiii=1,2,,min(m,n))称为奇异值,并且σii0,这些奇异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在Σ的对角线上。

上次更新于: